《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阅读及答案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淮上与友人别》阅览及答案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已在迷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柳树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试比较两首送行诗在思维爱情上的不同点。(4分)
(2)《淮上与友人别》一诗是怎么表达别情的?(4分)
参考答案:
⑴韦庄诗爱情基调明亮一些,借“明月”“帆风”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杰出的祝福,期望友人能安全抵达。郑谷诗爱情基调凄清伤感一些,既经过景象烘托离情,又在颔联直接点出了离别的伤感烦恼。
⑵①即景抒发,以景衬情,情形交融。如码头柳丝、飘扬的杨花牵曳着告别的厚意,惹动着渡江人纷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边羁旅的流浪之感。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烦恼。②烘托烘托。诗人经过江头春光、杨花柳丝、离亭践行、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对离情进行重复烘托,表达分别的烦恼。③以乐景衬哀情。首句以青青柳色、江头春光的'美景来反衬末句离人的各奔东西、各向天边、南北异
途的沮丧和绵长旅途中的无边孤寂之情。④对照。末句“君”“我”对举,“潇湘”和“秦”对照,南北异途增添了临岐握别的黯然伤魂。(答对两点并有具体分析给4分)赏析:
《淮上与友人别》是晚唐时期郑谷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经过江头春光、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形对离情进行重复烘托,将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边的无限烦恼,南北异途的深远怀念,甚至绵长旅程中的无边孤寂得到充沛的表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米娜作文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