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金陵怀古》阅读答案及赏析
《西河?金陵怀古》阅览答案及赏析
周邦彦
佳
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孤寂打孤城,风樯遥度天边。断崖树、犹倒倚,莫愁②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悲伤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模糊、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释:①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南边爆发了农民起义,周邦彦一路波动来到南京,词人思及古今,写下此词。 ② 莫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乐府《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1、这首词的中阕描绘了怎样的实际之景?这和作者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5分)
2、下阕“想模糊、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句用了哪些艺术方法?请扼要剖析其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中阙描绘了:峻峭的山崖边,树木横斜,苍翠旺盛(1分),江雾沉沉,笼罩旧时阵营(1分),夜月的清辉跳过女墙,洒在秦淮河上(1分)。作者借景抒情,用眼前沧凉清凉之景表达心里沧桑悲凉之情(2分)。
2、①用典(化用、隐括亦可)。诗人用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意,表达今昔沧桑剧变的慨叹。②拟人。写落日中,入巢之燕,呢喃而语,好像在谈论朝代更迭。词人藉此表达盛衰无常之感。③真假结合。从前茂盛的王谢豪门为虚写,今天燕子飞入寻常人家为实写,以虚衬实,表达昔盛今衰之叹。(比照或反衬酌情给分)(1点3分,两点即可得满分)
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②南朝:指偏安江左的三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③山围: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孤寂回。淮水东边旧日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④髻鬟:女性的发髻。此处喻山峦俊美。⑤莫愁:南朝一女子名。
(1)张炎谈论该词说:“采唐诗消融如己出者,事其所长”(《词源》卷下),请就这句话,结合原词内容,扼要剖析这首词艺术方法上的特色。
(2) 你以为“
断崖树,犹倒倚”一句中,哪一个字有体现力,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全词中起了怎样的效果?参考答案
(1)引证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成句化用而成。(如举《莫愁乐》、《宣扬曲》也对)经过这些诗意,表达出自己人世沧桑的感喟之
情,极为熨贴,而不露痕迹。(大约意思对即可。)(2)“犹”字,着重风光依然,使眼前实景,带上稠密的前史颜色。表达出作者景象仍但是人事已非的叹喟,引发自己物是人非,人世沧桑的情感。由“犹”字带动全句,联络起曩昔之景与眼前之景,以及由景过渡到情,在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赏析
《西河·佳丽地》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做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周邦彦闻名的怀古诗,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间,其时正是北宋末年,宋王朝危机四伏。词人仓猝间从杭州历经扬州、天长,一路波动来到南京任江宁溧水令。溧水距金陵甚近,作者观景生情,使词人产生了“故国”、“孤城”的幽思,写下了这篇名作。
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象抒情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慨叹。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详细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受。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镇定自若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实在可感。
上片开端十分突兀,点明金陵是个“佳丽地”,描绘了金陵周边的风光。日月如梭,年月冉冉,金陵显得沉寂陈旧。
中片接受上片而来,勾勒了一幅沧桑的图景,殷切感人。斜倒在石壁上的老树,不见旧迹的茂盛的树林,被浓浓白雾笼罩的残垣败垒,见之悲伤。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悲伤地回想往事。其时乐声阵阵,人声鼎沸,街道上处处洋溢着欢喜的气氛。而现在呢?热烈不再,只剩苍凉。
下片以一个问句开端,然后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的意境,用燕子的喃喃来体现自己依然记住当年的盛况,表达对盛世的思念。
本词词意好事多磨,若断若续,不直接写前史事件,也没有谈论,朴实写景,寓情于景,更为感人。在描绘景象时,词人视点多变,笔法细腻。本词与王安石的《桂枝香》可谓双璧,为怀古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