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的翻译赏析
出塞作居延郊外猎天骄的翻译赏析
《出塞作·居延郊外猎天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居延郊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前语】
《出塞作》是唐代诗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督查塞上作”。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胜吐蕃,王维以督查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刻。
【注释】
①居延: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
②碛qì:沙漠。
③乘障,同乘鄣:谓登城护卫。《汉书·张汤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鄣蔽以扞寇也。”
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
⑤珠勒:珠饰的马络头。
⑥霍嫖姚: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后借指功大位高的武将。
【鉴赏】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烽火将起的局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儿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郊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宽广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儿进行打猎活动,这是严重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气势之盛,正是烘托边关一触即发之势。这两句诗很简单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烽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绘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阔无边的沙漠上驱马奔驰,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盖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逼真、极具典型含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骁勇强悍的姿态,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急迫,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烘托。
前四句描绘形象,绘声绘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选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严重局势而进行军事布置。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儿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护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
说防护,后者首要讲反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杰出军情的急迫,进军的神速,体现了唐军高昂发奋的士气,大刀阔斧的风格。此联对军事行动自身没有作详细的描绘,而仅仅选取具有曲型含义的事物,作归纳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严重调集,勇敢作战,并取取成功的情形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作用。“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修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快马,赐给取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较为得当。这诗写得很有特征,它反映当时的战役状况,用两相比照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盛气凌人,形成心理上的严重;再写唐军雍容冷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攫取终的成功。越是烘托对方气焰之盛,越能烘托唐军的勇敢和成功的来之不易,终写劳军,也就瓜熟蒂落,瓜熟蒂落,只须悄悄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谈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我国之武,写得兴致勃勃,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当。浑颢流通,一气喷薄,而天然有首尾起结规矩,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谈论是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