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劝学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通假字
輮认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曲折)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分)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晾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常识、学问的广博。
2、参古义:查验。例: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
3、假古义:凭仗,凭借。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喽啰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喽啰之利。
今义:坏人的`翅膀、喽啰。
6、用心古义:由于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刻苦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子。
8、
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儿指声响庞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到达(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予古义:这儿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力的某种依托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1、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鬼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认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曲折)
④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3、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注)
⑧动词作名词
輮使之然也(輮:动词做名词,使曲折的作法)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入效果)
(3)取之于蓝(从)
2、而:
(1)正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联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排联系,并且)
(3)整天而思矣(表润饰)
(4)而见者远(表转机)
(5)锲而舍之(表假定或接受)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接受)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机联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定,假如)
⑼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排)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儿)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尖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顷刻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凭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伪装)
(3)所以人多以书假余(借)
8、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绝
(1)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中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地(《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3)认为妙绝(《口技》)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联系
10、强
(1)蚓无喽啰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健壮
(2)策勋十二转,恩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