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夸父意思
余光中 夸父意思
诗人余光中的夸父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余光中 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抢救傍晚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用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影子
与其穷追苍莽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勇士的出路不在昨晚,在明晨
西奔是白费,奔回东方吧
已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
余光中《夸父》的标志意义
这是“夸父逐日”式的悲惨剧,标志着中国人20世纪追逐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
。以积极主动的精力为根据,从悲惨剧的思想定势的枷锁中摆脱出来,顽强拼搏。夸父为何不回身挥杖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是的,西方文明逐渐走向终点,人类未来的出路只要追溯到陈旧的东方文明中去。那新绽的旭阳便是文明的曙光。“已然追不上,就撞上”展示了夸父身上巨大的'魂灵魅力。即便夸父化杖为林,也消灭不了他对未完成工作的期望,为抱负的持续供给解渴庇荫的桃林。坚决心中的信仰,执着进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切困难都会有实质性的打破,这是有着崇高人生价值观的表现。“已然追不上了,就撞上去”颇有不破不立的气势,这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力与夸父的形象彼此交辉,读者们就能从不同视点不同深度体会到这种艺术灵动而震慑的美。
拓宽:余光中简介
1928年重九日余氏生于南京。青年时于四川就学,在南京青年会中学结业后进入金陵大学修读外文。
1945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兴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
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宣布第一首诗作,
1949年随爸爸妈妈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 系。
1950年五月到台湾,9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两年后结业。1952年结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10月, 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篇创造。
1956年与范我存女士成婚,后育有四个女儿。年间先下一任编译官 及大学教职。
1958年到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结业后回台任教。先下一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曾两度赴美任多间大学客 席讲师。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下一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 国务院约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荣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年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9月脱离香港回台,久居高雄市,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研究所所长。十月获中国时报新诗引荐奖。
1988 年起余氏担任梁实秋文学奖翻译评定一职,对之策划、推进所耗汗水十分多。
1991年十月于香港参与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 会,并承受该会颁赠的荣誉会士衔。现在台湾寓居,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