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春朗诵
古诗江南春朗读
诱人的江南,通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愈加令人心旌摇摆了。这便是《江南春》的魅力。
》》》江南春朗读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寨子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
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很多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乡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符号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坚持的宋、齐、梁、陈政权。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梵宇。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梵宇五百余所”。这儿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修建。
7.烟雨:细雨毛毛,如烟如雾。
扩展阅览:杜牧大材小用
杜牧的幼年日子富裕而高兴。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牧常在园中嬉戏。祖、父相继逝世后,他家日益贫穷,"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现已博通经史,尤专心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士曹从军。冬天,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大和九年,为督查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下一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怀公民。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年代,面临内忧外患,他忧心忡忡,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恶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他建议削平藩镇,克复边远地方。其"关西贱男人,誓肉虏杯羹"的.气魄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他在《燕将录》里表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说河北诸镇不抵挡朝廷。为了完成这些志向,他建议读书应留神"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势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他着重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广识之士,则必建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为大,非贤卿大夫不行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因为大材小用,他的希望不能完成,所以往往在日子上放旷不羁。这些都影响到他的创造。
据《唐文人传》载,“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快马注坡,谓圆快奋争也”。刘熙载在《艺概》中也称其诗“雄姿英发”。
细读杜牧,人如其诗,特性张扬,如鹤舞漫空,俊朗潇洒。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日子,但未受过半点穷。祖父杜佑不只官至宰相,并且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沉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与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乃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的确有才调,并且政治才调出众。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策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选用,大获成功。
惋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每况愈下的晚唐,盛唐气味已一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擅权,党争连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杜牧身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如火如荼,再过五十年,江山易帜。“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干,埋没于茫茫人海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法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关于杜牧而言,喝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爱酒,即便在清明祭祀祖先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喝酒之句俯拾即是,他乃至甘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复苏”。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宣布“醺酣更唱和平曲,仁圣皇帝寿无疆”的呓语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给青楼佳人,交给美女至交,灯红酒绿,来个春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