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贬谪
刘长卿贬谪
引导语:刘长卿的业绩,《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略的记载,依据前史记载,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生平中曾遭受过贬谪,关于刘长卿贬谪业绩详细是怎么回事呢?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唐代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译文
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多么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田野上远近地翱翔,恰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怀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跟着溪流带到友人的身边。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茂盛的春草相同凌乱而无边。
注释
①晴川:指在阳光照射下的江水。
②平芜:指草木茂盛的田野。
③长沙:这儿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
④萋萋:草盛貌。
创造布景
这首词又题作《答秦徵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中唐年代,文人词处于初兴阶段,词还未从诗的领域中获得清晰的独立位置,所以这种似词又可看作诗的著作的呈现,家常便饭。据六言诗题,这首词大约是作者被贬睦州(今浙江淳安一带)司马途中,经苕溪(流域在今浙江湖州区域),在友人的宴集上为酬答远谪的梁耿的寄赠所作。刘长卿任鄂岳调查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
刘长卿第一次贬谪业绩考证
刘长卿的业绩,《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给他立传,但《新唐书·艺文志》却有简略的记载:
《刘长卿集》十卷,字文房。至德督查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调查使吴仲儒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辨之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
从以上的资料看,刘长卿只要一次贬谪,即从鄂岳转运留后直接贬为南巴尉。然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载刘长卿诗九首,并有评曰:“长卿有吏干,两遭迁谪。”这两则资料的记载有矛盾,谁是谁非呢?对此,傅璇琮进行了紧密的考辨,以为刘长卿曾两遭贬谪:一为至德三年(758),因某事而由姑苏长洲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尉,时节是在春天;第2次是在代宗时,大历八年至十二年之间,公元773—777年,因吴仲儒的诬害而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时节是在秋冬之际①。在刘长卿很多的诗篇里,只要贬谪前后的诗篇较多地反映了其时的社会现实,因而,本文欲经过刘长卿的诗、文对其第一次贬谪的业绩进行新的考述。
一、坐
牢与摄海盐令之先后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诗系年的次序,坐牢在摄海盐令之后,恐未是。能够必定的是,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摄海盐令。长卿有诗《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克复二京因书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为证。从诗题中咱们知道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摄海盐令。刘长卿又有诗《非所留系每晚闻长洲军笛声》,按诗意,长卿是在长洲陷的狱。刘长卿任长洲尉的时刻要比摄海盐令的时刻早。《又祭阎使君文》曰:“维某年月日,某乙谨以清酌之奠,祭于故睦州刺史阎公之灵。……长卿昔尉长洲,公为半刺,一命之末,三年伏事。……”按《旧唐书·地舆志》江南东道:“姑苏上。天宝元年改为吴郡。乾元元年复为姑苏。领吴、嘉兴、昆山、常熟、长洲、海盐。”职官志:“上州,刺史一员,从三品。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半刺有或许是别驾。据《严州图经》(宋改睦州为严州)卷一:“阎钦爱,至德二载十一月十日自姑苏别驾拜。”长洲是姑苏的属县,长卿曾是阎的属下,知阎使君为阎钦爱。由至德二年上溯三年,则知刘长卿天宝十四载现已在长洲尉任上。
另据诗《送路少府使东京便应制举》,诗题下自注“时梁宋初失守”。据《旧唐书》及《通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十二月六日攻陷大梁,同月十二日占东京。按诗意,此诗当是至德元年正月,梁宋沦陷音讯传至吴地,而东京音讯未传至时所作。查徐松《登科考记》,此年无制举,当因乱起而停。诗中云:“谁念沧州吏,忘机鸥鸟群。”阐明刘长卿此刻仍在长洲尉任上。刘长卿还有诗《狱中闻收东京有赦》。按《旧唐书·肃宗纪》:至德二载冬十月,“壬戌,广平王入东京,陈兵天津桥南,士庶喝彩路侧。”《通鉴》至德二载,“十二月,大赦全国。”刘长卿当为此次被赦。这阐明刘长卿的被赦与坐牢有关。
由以上两点能够阐明,刘长卿是在任长洲尉时被栽赃下的狱,并且坐牢的时刻
在摄海盐令之前。陷狱的原因,由《非所留系寄张十四》诗:“冶漫空开罪,夷甫岂言钱”可知,刘长卿或许因经济上的问题被栽赃。按《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尚玄远,常疾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事。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起见,见钱阂行呼婢曰:‘与却孔方兄!’”二、刘长卿贬南巴的行迹
刘长卿至德十二月被赦之后,至德三年正月赦海盐令,旋即被免除。长卿有诗《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诗中云:“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微尉。”刘长卿之被罢摄官,似仍系受前案的牵连。诗有归隐意,觉昨非而今是。由此诗推《至德三年春正月……》不似至德三年春正月所作,而是罢摄官后所作。诗题“谬蒙”这一字眼阐明诗人有悔意,当为罢摄官后回想前事时所作。刘长卿罢摄官后,被贬为南巴尉。有诗《赴南巴书情寄故人》,《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等,从诗题看,刘长卿确是被贬南巴。但是贬南巴的进程却还有一段插曲。独孤及有《送长洲刘少府贬南巴使牒留洪州序》:
曩字之尉所以邦也,傲其迹而峻其政,能使纲不紊,吏不欺。夫迹傲则合不苟,故绩未书也,而谤及之,臧仓之徒得骋其媒孽,子所以竟谪为巴尉。而吾子直为己任,晕不见色,于其胸臆未尝趸芥。会同谴有叩阍者,皇帝命宪杂鞫,且廷辩其滥,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是月也舣船吴门,将涉江而西。夫行者止者时,得丧者机,飞不抟不高,矢不激不远,何用知南巴之不为大来之机括乎?由图南而至九万,吾惟子之望。但春水方生,孤舟鸟逝,青山芳草,奈远别何?同乎者,盖偕赋诗,以贶吾子!
刘长卿本该直接贬为南巴尉,但遇“叩阍者”的陈请,“故有后命,俾除馆豫章,俟条奏也。”因而,刘长卿的案件获得了从头审理,但是审理的成果仍维持原判,即贬南巴尉。刘长卿有诗《重推后却赴岭外待进止寄元侍郎》,诗云:“却访巴人路,难期国士恩。”此似是对“叩阍者”活跃陈请善意的回应。
刘长卿去南巴的进程中,停留江西的时刻较长,并且有较多的诗作。如《负谪后登干越亭作》,《将赴南巴至余干别李十二》,《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至饶州陶十七不在寄赠》等。但从刘长卿的集子来看,他在南巴所作的诗较少,傅璇琮以为只要《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此诗较可确定是在南巴作的②,所以,刘长卿在南巴的详细业绩已难考。
刘长卿从南巴被赦回来,大约是在上元二年(761)。刘长卿有诗《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赠袁赞府》,诗题下自注“时经刘展平后”。《旧唐书·肃宗纪》:上元二年春正月:“乙卯,平卢军戎马使田神功生擒刘展,扬、润平。”“旧任官舍”当为长洲官舍,因刘长卿有诗《赦恩重推使牒追赴姑苏次前溪馆作》。也就是说上元二年稍后刘长卿现已回到姑苏了,并且又曾到过长洲,但此次之重推与前次重推应当有所区别。前次重推地点在豫章,重推的成果是仍贬南巴,而此次之重推,乃南巴被赦后的又一次重推,地点在姑苏。
综上所考,咱们对刘长卿被贬南巴的业绩可知:刘长卿摄海盐令之前曾坐牢,至德三载摄海盐令,旋即罢海盐令,被贬南巴尉,被贬的原因或许是因经济上的问题。贬南巴的进程中,曾在豫章承受重推,重推的成果仍维持原判,即贬南巴。因为在豫章重推,所以刘长卿在江西停留的时刻较长。因刘长卿在南巴的诗作较少,故在南巴的业绩已难考。刘长卿在南巴被赦北回的时刻大约是上元二年(761)秋。
注释:
①②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刘长卿业绩考辨.中华书局,2003.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古代文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