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全诗鉴赏
《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全诗鉴赏
《拟古十二首》 是唐代巨大诗人李白的组诗著作。此组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亦不一致,反映的思维也很杂乱。下面一起来赏识下!
拟古十二首
其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六合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後更叹气,浮荣安足珍?
【注释】
⒃归人:《列子·天瑞》:”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
⒄逆旅
:寄宿处。《庄子·知北游》:“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文言译文】
活的人是人间过客,死去者为归家的人。六合之间好像一个旅馆,可悲呵,人都将化为万古的尘土。月中白兔徒然捣药,扶桑神木已变成了薪柴。地下白骨孤寂无言,青松岂知冬去春来?左思右想愈加叹气不己,功名富贵不值得喜爱。
【赏析】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寻求功名,但是通过“赐金放还”、放逐夜郎等一系列的波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难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心情:“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六合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意思是活着的人象仓促往来不断的过路行人,死去的人似乎是投向归宿之地、一去不返的归客。六合犹如一所迎送过客的旅舍;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此同声哀叹!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古代神话传说,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药,飞入月宫;月宫里只要白兔为她捣药,嫦娥虽获长生,但过着孤寂孤单的日子,又有什么欢喜可言呢?扶桑,相传是东海上的参天神树,太阳就从那里升起,现在也变成枯槁的柴薪。埋在地下的白骨阴沉凄寂
,无声无息,再也不能领会生前的毁誉荣辱了。苍翠的松树自生自荣,无知无觉,又岂能感触阳春的温暖?诗人纵观上下,思绪万千,感到世界间的一切都在倏忽改变,并没有什么永久的荣华富贵。“前后更叹气,浮荣何足珍?”完毕以警策之言完毕了全篇。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真实缺乏爱惜!《古诗十九首》的某些华章在感叹人生时间短之后,往往流露出一种灯红酒绿,尽情享用的颓废心情。李白在这首拟作里虽也相同叹气人生时间短,却没有宣传消沉颓废的思维,反而深入地提醒出封建浮荣的虚幻。这首《拟古》诗的幻想力特别新颖、诡谲,有如天马行空,纵意奔驰,在艺术体现上恰似巧夺天工,匠心独具。如月兔捣不死药原本心旷神往,但是在“月兔空捣药”句中,诗人却着一“空”字,一反神话原有的动听内容,这就给人以新鲜奇特的感触。又如扶桑是高二千丈,大二
千余围的神树,诗人却幻想为“扶桑已成薪”,一扫传统的雄奇形象。再如,阳光明媚的春天,翠绿苍绿的树木,这原本是春季朝气蓬勃的现象。在诗人的幻想里竟是“青松岂知春”。这种艺术构思超凡拔俗,出其不意,给人以特别深入的形象,赋有立异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