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汉丞相诸葛亮在决议北上伐魏、战胜华夏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谈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发。
《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 ②中道崩租() ③以遗陛下() ④行阵友善()
2.解说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义()
③察纳雅言() 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挑选恰当的义项。
A.用B.致使C.用来D.由于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自暴自弃,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中止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全国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答复:
①《出师表》中提醒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说作者临危授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意图,有如下几种观点,其间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意图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定心去北伐,使北伐的方案得以完结。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初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意图只在抢救蜀国的危险。
阅览下面的文段,完结7~23题。
(一)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浊世,不求显
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鄙俗,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奔波。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授命于危险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化不毛。今南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全军,北定华夏,庶竭鸯钝,拔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说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谢()②遂许先帝以奔波()③故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详细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答复。
9.这两段文字回忆了对作者人生有严重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别离能够归纳为_______,临危委重担和_______。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意图是_____。
(用自己的话归纳作答)。
10.下面的一副对联归纳了诸葛亮终身的功劳。参阅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恣意选出两项,写出详细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专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草庐三顾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二)
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授命之日,寝不安席,寝食不安,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化不毛,饔飧不继。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行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险,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
11.解说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故托臣以讨贼也()
③寝不安席,寝食不安()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
之”的“孰”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样”,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句子答复)
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归纳答复。
《出师表》练习题答案:
1.(1)pi3 (2)cu2 (3)wei4 (4)mu4
2.①发扬光大②适合、恰当③正④善。
3.(1)D (2)B (3)C
4.C
5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苟全性命于浊世不
求显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授命于危险之间
6.B
(一)7.①感动、激动②奔波效力③所以(因而)
8、北定华夏、攘锄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草庐三顾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诚爱情,并以前辈创业的艰
难鼓励刘禅
10.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
川、西川(6)排八阵:铺排八阵图(恣意答出其间两个,意思对即可)
(二)11.①但是②托付③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实,提出了北伐华夏的活跃建议。